-
企业上市如何规范运作 2020/12/17
企业上市如何规范运作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按照证监会的各项要求完善治理结...
-
企业上市辅导主要流程 2020/12/17
企业上市辅导主要流程 1、聘请辅导机构。企业选择辅导机构要综合考察其独立性、资信状况、专业资格、研发力量、市场推...
-
企业主板上市与科创板不同之处 2020/12/17
企业主板上市与科创板不同之处 企业主板上市与科创板不同之处分别体现为: 一、投资者门槛 主板:符合...
-
在中小板上市需要注册资金多少? 2020/12/17
在中小板上市需要注册资金多少? 至少在5000万以上。 1、主体资格 依法设立且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 2、经营...
科创板和创业板,究竟谁是前浪、谁是后浪、谁更浪?
发布时间:2020/10/03 行业资讯 浏览次数:118
2020年截至目前,A股共有115家企业提交IPO申请,其中主板7家、中小板3家、创业板36家、科创板69家。
主板和中小板的申报家数加起来占比都不到10%,有被遗忘的趋势,A股证券板块之间的竞争俨然已变成科创板与创业板之间的竞争。
那么,科创板和创业板,究竟谁是前浪、谁是后浪、谁更浪?
创业板2009年10月30日开板,科创板2019年7月22日开板,创业板比科创板早了接近10年,所以,从年龄上看,创业板是前浪。
但是,创业板这个前浪,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浪。
因为创业板基本没有获得创新的制度设计,与之前就已存在主板和中小板相比,无论是上市条件还是审核流程都没有本质变化,依旧实行核准制,依旧由证监会审核,审核速度依旧不变,依旧没有强调以信息披露为中心,亏损企业依旧不能上市,发行价依旧被限制,涨跌幅依旧是10%,等等。
以致于当企业问券商,“创业板究竟有何不同?”时,券商的回答往往都是“创业板除了不能借壳,其他都一样”。
这得从推出创业板的背景说起。
推出创业板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改革,而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小企业融资难被舆论推到顶峰,创业板得以破茧而出。
所以创业板的最大变化就是要降低企业的规模门槛。
原来的盈利门槛是:
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且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
创业板降低至:
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这个门槛是降低了,但降得太低了,又没有市值、研发投入等配套指标做支撑,肯定没法执行,不然会跟新三板一样,几年挂牌一万家,然后市场变成一潭死水。
怎么办?
只能进行窗口指导,把实际盈利门槛提高,最后一年没有3000万利润则很难获得成功,这一门槛后来又提高到了5000万元。
这一门槛变得与主板和中小板没有实质区别。
在行业方面,创业板一开始就没有非常明确的限制,华谊兄弟能成为首批挂牌公司就可说明创业板并没有坚持高科技或新模式,后来大量传媒、养殖、建筑等传统公司登陆,让创业板变得更加通俗化,特别是在2019年养猪企业温氏股份成为创业板市值扛把子之后。
证监会原本分设发行部和创业板部,2014年将两部合并,更可看出创业板越来越没有特殊之处。
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创业板并不是一个新事物,只是给A股增加了一个板块而已。
2019年诞生的科创板,则完全不一样。
推出科创板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解决特定企业的融资问题,而是为了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注册制改革!
核准制和注册制是截然不同的制度,科创板是第一个实行注册制的,试行一年后才在创业板推行。
所以,从实质上看,科创板才是前浪,创业板则是后浪。
那么,谁更浪呢?
我们认为各有千秋。
科创板的第一个优势是“先下手为强”。
用了几十年时间,我国才形成了一批在核准制下无法上市、在注册制下才能上市,或者对核准制无兴趣、对注册制有兴趣的企业 ,科创板把这些存量企业全部撸了一遍,获得了明显的先发优势。
而创业板晚了一年,只能吸收“漏网之鱼”,以及未来新诞生满足条件的公司。
科创板的第二个优势是形成了半导体产业的上市公司集群。
大家都知道,半导体成为了我国最重视的产业,而科创板通过一年时间,吸引了数十家从事芯片设计、制造、设备、材料、检测等上市公司到来,形成了半导体产业的上市公司集群。
相同行业的企业喜欢在同一板块抱团,比如互联网企业去纳斯达克、地产企业去香港、造船企业去新加坡,科创板在建立成体系的半导体板块之后,未来芯片公司大概率会去科创板。
科创板的第三个优势是可以抢先一步“摘果实”。
我们认为科创板的条件更占优,优点在于对早期企业的吸纳能力更强。
一个是亏损企业,创业板也能吸纳亏损企业,但亏损企业要想上市,在创业板需要市值超过50亿才行,而在科创板市值只要超过15亿元就可以了,15亿到50亿,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空间,一家企业市值从15亿增长至50亿,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另一个是无收入企业,去创业板必须要有收入才行,而去科创板可以尚未实现收入,比如无收入的医药研发企业。
所以,科创板可以早于创业板去“摘果实”,这样可以占到非常大的优势。
创业板的第一个优势是体量更大。
创业板最新的总市值为7.1万亿元、挂牌家数为809家,科创板最新的总市值为1.5万亿、挂牌家数为101家,创业板的体量远大于科创板。
作为后浪,创业板几乎吸收了前浪的所有精华,科创板拥有的制度优势,现在创业板几乎都有了,自然会让创业板充满想象空间。
创业板的第二个优势是行业限制更少。
科创板被局限在“硬科技”企业,强调科创属性,前不久中国证监会发布了《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科创属性的企业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了科创属性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
而据传创业板的定位是“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并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创新创业企业”的范围要比“硬科技企业”大得多,模式创新的故事要好讲很多。
当然,行业限制是把双刃剑,如果把关严格会提高板块的整体吸引力,而把关不严则会损坏板块的整体形象。
创业板的第三个优势是投资者门槛更低。
科创板的投资者资金门槛是50万元,而创业板对新增股东的门槛是10万元,对存量股东则没有资金限制。
创业板的门槛更低,合格投资者的基数更大,这意味着交易更活跃。